
中华音乐赋
王林栓
盖闻华夏文明,浩渺苍穹;乐脉绵延,蟠亘千载而腾跃如龙。龟甲刻骨摹“乐”之形,凝先民鸣奏之情浓;青铜范铸编钟之崇,聚三代礼乐之雍容。昔者黄帝命伶伦制律,截嶰谷之竹以取五音;帝舜作《韶》,九成之乐感凤鸟来宗。乐者,上通幽明之玄契,中融人神之雍和,下振邦族之英风也。历夏商鼎革、唐宋昌隆,乐韵未尝稍辍;至今日盛世,新声迭起逾昔——民乐交响震撼寰宇,数字旋律遍播西东。当励中华少年执乐之炬,承脉振翼,以乐为旌,逐梦凌云上穹。
若夫乐之肇始,肇乎鸿蒙。《尚书》垂训:“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溯乎伏羲削峄阳孤桐为瑟,二十五弦映太昊之灵踪;神农斲空桑良材为琴,七弦流转烈山之清风。先民击石拊埙,和鸣于篝火熊熊之畔;巫祝吹笙鼓簧,通感于幽明杳杳之中。贾湖骨笛七孔穿霄,吹彻八千载霜雪;《国风》三百篇什,或劳者歌其事、饥者咏其食,吟尽十五国之风容。周公制礼作乐,雅颂播于郊庙,六代乐舞陈于丹陛,定邦本而安黎庶,正人伦而睦邦雍。今之乐也,《东方红》穿云破晓,映赤县新生之雄姿;《我和我的祖国》声动寰中,聚亿众赤子之衷。少年当悟:乐非虚响,实乃文明之根种,承先哲之慧焰,当执笛传太古之韵、挥键谱今代之章,启新韵之奇功也。
至若乐之承脉,要在革新。《礼记》垂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慨乎汉设乐府采诗,李延年裁曲度腔,《佳人歌》一唱而京华动,采诗夜诵以察民风;唐融燕乐,龟兹、疏勒之韵入华,《秦王破阵乐》鼓角鸣而军容壮,汇胡汉之雅风。宋兴词乐,姜夔自度《扬州慢》,寄黍离之悲慨;秦观少游填《鹊桥仙》,咏星河之永恒,丝竹伴唱绕市井之芳风;明焕昆曲,汤显祖作《牡丹亭》,写至情之幻梦,水磨调婉转,惊梨园之芳风。千年迭代,乐脉历久弥隆。今观新篇,创新之韵尤浓:《茉莉花》缀西洋管弦之韵,惊艳奥运穹隆;《本草纲目》融电子节奏之趣,燃动青春之虹。《丝绸之路》交响,奏大漠驼铃之雄风;数字乐创赋能,短视频传韵拓云端之遥峰。少年当勉:守正不泥古,执琵琶奏《十面埋伏》之雄烈;创新不乖宗,驭科技谱时代之新声,秉革故之魂,谱时代之亢风。
尔其乐之中兴,要在化育。《论语》垂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观乎校园弦歌不辍,童声合唱《少年中国说》之豪雄彻云霄;民乐社团挥弦,学子奏《高山流水》之清越,以养浩然襟胸。《经典咏流传》间,《登鹳雀楼》经童声演绎,古调焕焕绽新容;少年乐团赴欧巡演,《二泉映月》《彩云追月》雅韵动西东友朋,令寰宇识华夏乐风。乐者,实育少年浩然气之津梁也:听《黄河大合唱》怒涛奔涌,砺报国之忠勇;赏《梁祝》小提琴协奏缠绵悱恻,养至善之慈容。乐育少年之品,砺少年之志,助少年立鸿鹄远志、赴时代新征。少年当记:乐系国运,责在吾躬;当执笛承贾湖古韵,持麦唱时代新声,承薪火以拓新功,以乐励志,助复兴伟业,耀华夏之昌雄。
赞曰:
玉律金声励志昂,
中华乐脉续新章。
弦翻豪气冲霄汉,
曲奏雄心向远方。
承古融今酬壮志,
兴邦报国焕锋芒。
少年挥笔神州颂,
谱就山河盛世昌。
———————
(王林栓:中国红色诗人、中国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老教授文化院执行院长、郑州市青少年诗书画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商都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