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中国当代小小说博物志》(六卷)书稿座谈会在获嘉县杨晓敏文学馆召开。与会领导、作家和学者围绕该书的统筹策划、创作定位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为中国当代小小说的创作繁荣、作品遴选与良性发展凝聚共识、擘画未来。

出席座谈会的嘉宾包括:河南省华夏文化艺术院顾问、原郑州铁路局局长徐宜发,河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刘道兴,河南省委巡视办原副主任崔战杰,郑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党普选,华夏文化艺术院院长海萌辉,副院长兼华夏非遗研究院院长乔台山,副院长兼书画院院长张培华,副院长兼书画院顾问葛臣,华夏小小说研究院院长杨晓敏,秘书长孟庆国等。此外,新乡市红旗区原人大副主任、作家桑应德,获嘉县人大原副主任王慧忠,获嘉县原书协主席、作家贺明海,获嘉县、新乡市退休干部唐永义、常光通,华夏小小说研究院副院长刘建超、范子平,以及入选《博物志》的作家王庆高、非鱼、薛培政、莫小谈、原上秋、安晓斯、刘焦莉等也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华夏小小说研究院院长、《中国当代小小说博物志》作者杨晓敏介绍了该书的编撰计划。据悉,《小小说博物志》计划编纂十五卷,每卷收录约二十位作家的五篇代表作品,并附有杨晓敏撰写的评论。目前,前六卷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印制成册。该丛书旨在系统梳理中国近五十年来的小小说代表作与优秀作品,全方位呈现不同时期小小说作家的艺术追求与创作风貌,兼具学术研究、艺术欣赏与文献珍藏价值。






座谈会由华夏文化艺术院秘书长孟庆国主持。杨晓敏向与会代表赠送了已编印的六卷书稿。徐宜发、刘道兴、党普选、崔战杰、海萌辉、乔台山等嘉宾先后发言,对《中国当代小小说博物志》这一宏阔的文化工程给予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孟庆国转达了华夏文化艺术院理事长牛海峰对《中国当代小小说博物志》书稿编纂工作取得的成绩的祝贺。座谈会大家围绕书稿编纂、内容特色与未来传播路径积极建言,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与会者一致认为,在杨晓敏及郑州《百花园》《小小说选刊》编辑团队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近半个世纪的持续推动下,小小说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平民艺术与文学新形态,已逐步由弱到强、从稚嫩走向成熟,以其独特姿态步入中国文学殿堂,成为新时期文学中一项富于创新、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文化成果,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多篇作品被收录于中小学及大学教材。未来,可进一步与高校合作设立教研基地,推动小小说进入课堂;在宣传推广方面,应加强跨部门协作,借助多元媒介传播精品小小说,持续扩大其影响力;同时,也可将优质小小说改编为短视频、短剧等形式,通过群体协作推动产业多元发展,使这一契合现代快节奏阅读的文体,逐步升华为代表时代精神的文化符号。

座谈会期间,孟庆国秘书长宣读了华夏文化艺术院关于聘任王英芳(笔名非鱼)为华夏小小说研究院秘书长的决定,海萌辉院长现场颁发聘书。知名书画家葛臣向杨晓敏文学馆捐赠了书法作品。



会前,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杨晓敏文学馆。该馆由位于获嘉县亢村镇王官营村的杨家老宅改建而成,于2023年建成并面向公众公益开放。展陈面积约350平方米,设有两个展厅、八个展室以及会议阅览室。馆内陈列了各界领导与文化名流的题词与楹联,全面呈现了小小说文体倡导者杨晓敏的著作、重要理论观点,以及他在小小说文体建构、期刊编辑、设置奖项、作家培养与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堪称中国小小说领域的文献库、珍藏室与编年史。自开馆以来,已吸引全国众多小小说作家与文旅爱好者前来参观,并成功举办多场文化活动,成为获嘉县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地标。与会嘉宾在观展过程中与杨晓敏深入交流,对他数十年来孜孜不倦推动小小说文体发展的卓越贡献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与赞誉。

责任编辑:商都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