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手父母面对宝宝
突然拒奶而手足无措
当深夜里孩子的咳嗽声
让家长辗转难眠
当育儿路上的琐碎困惑
不知向谁倾诉
郑医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
正成为无数家庭的“可靠帮手”
在这里
儿科医生隔着屏幕传递专业与温暖
让每一份焦虑都能得到及时回应
每一个育儿难题都能找到解决方向
诊室空隙里的“解谜”:
宝宝拒奶背后的细致排查
“吴主任,六个多月的宝宝这两天突然不用奶瓶了,只吃母乳,也没出牙迹象,这是怎么了?”棒棒(化名)妈妈的提问刚发出,儿科吴彪主任利用坐诊的间隙给出了回复。他像侦探般列出三大排查方向:“奶瓶、奶嘴、奶粉近期有没有更换?母亲饮食有没有变化?孩子近期有无惊吓或身体不适?”
简单的三点提示,让焦虑的家长有了观察重点。随后家长补充的“尿量少、吃得少”等问题,也得到医生的耐心指导:“多喝水,先观察,尿量还少再来就诊。”短短几句线上互动,把可能的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哺乳假中的 “双线作战”:
左手带娃,右手答疑
“李医生,孩子两岁九个月,昨晚开始打喷嚏、流清鼻涕,躺下睡偶尔咳几声,抱着睡就不咳,是不是鼻涕倒流引起的?”豆豆(化名)妈妈的提问带着明显的焦虑。此时李晓沛医生正处于哺乳期,一边要照料宝宝,一边始终牵挂着屏幕那端的小患者。看到消息的她,几乎没有迟疑,很快给出回复:“和体位有关,有可能是鼻涕倒流。药可以再吃几天,先观察看看,要是后期一直没好转、咳嗽变多了,再去医院检查。”
从提问到回复,不过短短两分钟。这份迅速而专业判断,稳住了家长慌乱的心。医生的双重身份在此刻重叠——既是呵护自家孩子的母亲,更是守护更多孩子的医者。
深夜里的“秒回”:
三个孩子的妈妈,守护更多孩子
深夜的手机屏幕亮起,樱桃(化名)妈妈发来检查结果,字里行间满是忐忑:“医生,您看这是肺炎吗?需要住院或雾化吗?”郑焕珍医生的回复很快弹出:“从检查结果看考虑是肺炎,是否住院要结合孩子病情,一般小宝宝建议住院,配合输液和雾化治疗。”当家长紧接着问“咱们医院能做雾化吗?”,她笃定的一句“可以”,瞬间给慌乱的家长吃了颗定心丸。
无论是休憩时,还是日常琐碎间,只要手机响起,郑焕珍总会第一时间回应。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她比谁都懂宝妈们的焦虑——那些深夜突发的担忧、隔着屏幕的手足无措,都被她用专业建议一一化解。一次次“秒回”的担当,筑牢了家长们心中的信任堤坝。
奶粉转换期的“救急”:
从腹泻到康复的精准指导
“孩子八个月转二段奶第六天开始拉稀,拉了五天,粪便检查没问题,吃了布拉氏酵母菌也没好转,一天八九次,怎么办?”橙子(化名)妈妈文字里透着焦灼。于永慧医生很快锁定关键:“看看是不是奶粉的问题,二段奶粉停掉,吃上原来的奶粉。”面对家长“需要换其他药吗?是否需要逐勺递减?”的追问,她果断回复:“不需要。”
后续家长反馈孩子腹泻基本缓解——正是这次精准的线上指导,让家长避开了盲目用药的误区,也确认了乳糖不耐受的可能,为后续改用水解蛋白奶粉提供了依据。
屏幕两端,爱与责任相连
在郑医互联网医院儿科线上问诊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从解读化验单、处理皮疹,到判断摔床后是否需要检查、辨别大便是否正常;从解答深夜哭闹的原因,到指导感冒药、退烧药的剂量,甚至告知门诊急诊时间——医生们用专业和耐心,把就医服务延伸到屏幕的另一端。
这不仅是一个在线咨询、复诊平台
更是家长与医生之间的“连心桥”
它让焦虑的父母少了奔波之苦
多了安心之选
让医生的专业知识跨越时空限制
及时抵达需要的地方
这座指尖上的守护桥梁
温暖着育儿路上的每一个瞬间
正持续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商都金融
